人老了,有沒有錢是其次,最重要的是這三點

棉花糖 2021/12/11 檢舉 我要評論

樹葉不會常青,青春不會永駐,人生一世,如同草木一秋,榮枯之間,寫滿了生命的躍動、歡欣與離愁別緒。

當生命漸漸走向衰老,有沒有錢是其次的,最重要的往往是這幾點。

一.良好的親子關係

導演黃磊在《我的肩膀,我的翅膀》中寫道:

有一天,終會有那麼一天,我們也將老去,我們會從人世間離去,今天屬于我們的一切,我們所迷戀不舍的一切都將與我們無關。

我們只是曾經的一次存在,一個名字、一些影像和聲音,到那時,她一定會想念我們。

良好的親子關係,是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風景,更是人到晚年,最讓人欣慰的事。

在很多人看來,父母愛孩子,孩子定然也是愛父母的。對于父母來說,最好的禮物莫過于孩子們圍在他們身邊,聽他們說心裡話了。偶爾,回趟家,說想吃爸爸媽媽做的飯,這便是一種天倫之樂。

殊不知,現實中,天倫之樂並非人人都能有,有的人,只能承受親子之痛。

比如,前段時間在朋友圈裡看到的一則心酸的消息:歷經多年找到了被拐的孩子,親生母親卻被孩子拉黑,這位母親想要以一位普通朋友表示關心的小願望,都變得遙不可及。

比如,那些在孩子很小的時候,就外出打工的父母,他們省吃儉用,擔負起養家糊口的重任,卻錯過了孩子的成長,等到不能再去打工了,重回老家,卻發現長大成人的孩子,將他們視作外人。

原本,子欲養而親不待,如今,父母在,孩子卻並不願意與之親近,形同路人的親子關係,猶如一把尖刀,帶來剜心刺骨之痛。

二.健康的個人愛好

俗話說:「人無癖,不可交。」沒有興趣愛好的人,往往被人群遺忘,只能踽踽獨行。

人老了,沒有愛好的人,就更加落寞了。

住在同一個社區的王奶奶,早些年幫兒子兒媳照顧孩子,忙得焦頭爛額,可不過三四年,孫子上幼稚園,也不需要她接送了,整個人閑下來,就不知道該幹嘛了。

除了每天早早地買菜,搞衛生,做飯,剩餘的時間,就只能靠看電視,或者和社區裡其他帶小孩的老人聊天來打發時間了。

兒子兒媳見她閑得慌,就極力鼓勵她去跳廣場舞,王奶奶勉為其難,去學了幾次,就以為自己是鄉下來的老太太,學不會這新潮玩意給拒絕了。

王奶奶是很多老年人的縮影,他們勤勞能幹、樸素內斂,一心只想幫兒女幹活,卻從未想過要為自己而活。

年輕的時候,是沒有機會,老了的時候,是沒有勇氣。于是,他們很快暮氣沉沉,老態龍鍾,因為思想觀念、行為方式落伍而被兒女嫌棄。內心的苦悶和無助,再也沒有人能幫到他們。

反之,一個真正聰明的人,懂得讓自己「老有所學」。

即便琴棋書畫那些高雅的藝術學不來,也會選一些容易學的。比如,學做美食。就算是普通的家常菜,嘗試不同的做法,也會帶給家人,嶄新的體驗。

人老了,學什麼不重要,學到什麼程度不重要,重要的是永遠保持對生活的激情,這份熱愛,這份豁達,其實是對子女最好的家風傳承。

三.不離不棄的愛人

少年夫妻老來伴。

一屋,兩人,三餐,四季,這是多少人夢想中的晚年生活。

紀錄片《人生果實》講述了一對老年夫妻的日常生活,90歲的津端修一,87歲的津端英子,是這部紀錄片的主角,他們相識于65年前的一場運動會。

相濡以沫走過人生的青年、中年,事業有成、兒孫滿堂之後,他們繼續生活在郊區自己親手建造的二層木屋裡,在這幢房子周圍,他們種植了上百種蔬菜水果,一年四季,瓜果飄香。

夫妻倆的日常就是張弛有度的勞作,勞逸結合地生活:撿樹葉、施肥、澆水、摘果實、做美食,以及做自己愛做的事。

他們也會有小矛盾,但很快就會給對方留言,讓愛撫平一切爭端。

愛不需要說出口,而是一回頭,那個熟悉的人一直都在。

人老了,不怕兒女不在身邊,也不怕養老金不夠用,最怕的是身邊沒有了知冷知熱的愛人。

所以,好好珍惜那個不離不棄的愛人,好好經營一份相濡以沫的感情。如同歌曲裡唱的一樣:

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,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,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,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......

結束語:

人這一生,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?

也許,到老了,才自有答案。

終歸是身有所托,心有所寄,情有所依,才會踏實篤定,自信滿滿地度過餘生。

所以,當你漸漸步入老年,不妨且行且珍惜,在努力賺錢的同時,關注自己的內心,關注那些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,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,一生溫暖相隨!
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