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編以前上班的公司,副總是個四十多歲的男性,當時年薪六十多萬,2015年。
那時候年薪六十多萬,算是相當高的水準了,就算是在一線城市,也是個妥妥的中產階層。
而他平時看上去特別樸素,因為他是主管技術方面的副總,平時就是一副普通程序员的打扮。
無意中瞭解到:
他平時穿的襯衫、褲子都是百元以內的,渾身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台筆記型電腦,在程序员裡算是高配,方便他隨時隨地的工作。
而他開的車也是非常的不起眼,一輛很普通的小車,已經開了好幾年了。
認識他的人都覺得,他的外表跟他擁有的財富,真的一點也不搭。
從外表看起來,完全看不出,這是一名身價百萬甚至千萬的公司副總。
而副總卻說:
「我不願在那些方面浪費我的時間,衣服夠穿就行,車子夠開就行。」
為什麼越是有錢的人,越是節約呢?
有三個原因。
第一,富人不需要通過外在的奢華來彰顯他的實力。
就比如說,我們公司的員工、以及認識這個副總的人,都知道他的年薪是多少,還有那麼多的公司股份,全都加來肯定身價百萬不止了。
在別人都已經非常清楚他是個有錢人的前提下,他根本無需炫富,因為這已經是一個朋友圈都知道的事實。
所以,他儘管穿得很樸素,但絲毫不妨礙別人知道他有錢。
反觀那些月薪只有幾千塊,卻背著上萬元包包、買著幾千元化妝品、上萬元電子產品的年輕人,朋友圈都知道他月薪只有幾千。
看到那些昂貴的奢侈品包包,可能會忍不住猜想,這是不是高仿或者假貨呢,畢竟用幾個月工資買來貨的確很真,但肉也的確很疼啊。
所以就出現了一種可笑的局面:
富人即使穿的簡樸低調,也被尊重;
而窮人哪怕身上掛滿了名牌,也被懷疑是假貨。
之前還看過一個新聞,有個姑娘背著上萬元的包包擠地鐵上班,因為人太多,擠到了她的包包,她大叫「不要擠我的包,這是真貨!」
如果她的經濟實力足夠支撐她購買一個真的奢侈包包,也就不至於說出如此心酸的宣言了。
正因為她本質上買不起,只能節衣縮食的買,才如此的珍視,而這反過來又印證了她窮人的事實。
第二,比起「炫富」,富人有自己更看重的事情。
就比方說上文的公司副總,雖然他很富有,但是他卻對外在的東西一點都不在意。
男人普遍都喜歡車,但是他的車子卻是一輛開了很多年的小車,既不豪華也不高檔,就是一輛普通的小車。
平時也不穿什麼奢侈的衣服,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在電腦跟前摞代碼,看看目前的公司的軟體,還有什麼能夠更新優化的地方。
他最大的興趣就是工作,希望自己負責的產品技術能夠盡善盡美,滿足更多客戶的要求。
事業方面的成功,給他帶來的成就感,遠遠高於給自己買個大豪車,或者身上掛滿名牌。
他唯一捨得花錢的地方 就是更新自己的電腦設備,這也是為了他能更有效率的工作。
所以,「倉廩足而知禮節」這句話也是很有道理的。
放在以前的語境裡,倉廩足之後會懂得利益教養,而當代社會,倉廩足之後就是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。
所以,越是富有的人,其目光和目標可能就更為遠大,因為不用為當下的一日三餐發愁,就有了更多的空間可以去探索自己的能力邊界。
第三,富人看透了奢侈品不過是窮人的「智商稅」。
有句話是這麼說的:
「窮人的奢侈品,只是富人的日用品。」
想想真的很有道理。
比如說,上文的副總,年薪接近百萬,如果他想買個一萬多的包包,那就是隨便買買的事情。
而對於月薪五六千的白領,那得不吃不喝兩個月才能買到。
從一百萬裡拿一萬,就跟一般人從一百塊裡拿一塊錢是一樣的感覺。
而富人們則深深地意識到:
所謂的奢侈品,曾經是富人階層用來區分自己和普通人的標誌物,而現在則成為了普通人之間攀比的產物。
越是普通人,就越是渴望自己與眾不同,渴望自己被當做富人對待,渴望自己躋身富裕的階層。
可是,通過自身努力升職加薪,又比較渺茫,唯一可行的辦法,就是讓自己「看起來像富人」。
想達到這個效果,最簡便的方法就是,往身上堆砌名牌,這樣就「顯得像富人」了。
而這樣的行為,在真正的富人看來,就顯得有些可笑了。
討論
越是有錢人,越是節約,你認同這個觀點嗎?
我是橘子,一個用文字溫暖你人生的路人。
不愛講道理,只會說故事。
也許你當我是過客,但是你來過,你就是我的朋友。
朋友加油吧,人生還長,請繼續向前走。
本文到這裡就結束啦,歡迎留下你想說的話,我與你同行。